罗莹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历:博士

电话:

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个人主页:

邮箱: luoying@bnu.edu.cn

邮编: 100875

传真:010-58800141

个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理教育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在物理教育领域,重点进行物理教育教学测评与量化评估、中学物理教学、物理学史,特别是学习进阶、项目学习等方面研究。凝聚态物理领域重点进行半导体量子点的电子结构、半导体纳米材料动力学性质、利用第一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材料表面界面性质的理论研究工作。

经过长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在物理课程教学论和凝聚态物理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奖励。

学术研究成果:在《SCIENCE》、《Physical Review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材、教法》、ACS Nano.等国内外高水平刊物上发表了近100篇学术论文,其中大多数被国际的SCI、SSC1、国内的CSSCI以及核心期刊收录。将我国物理教育研究的高水平成果推向了国际,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和多项物理教育方面的横向课题。

人才培养:20多年来,培养了物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教育学硕士等近80名研究生。其中,部分毕业生已获得正高级研究员或正高级中学名师等职务职称,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社会服务: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并参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担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测评组核心成员,参加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编写,担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原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未来教育高精尖中心物理学科首席专家等国家、省市级等多项社会职务。

        奖励荣誉:获得了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等多项国家、省市、学校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奖项和荣誉。



教学工作

承担课程

研究生课程:现代物理与中学物理

本科生课程: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学物理教育测评、物理教育实验方法、基础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实验、普通物理专题实验、物理学史。



学生指导

20多年来,培养了物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教育学硕士等近80名研究生。其中,部分毕业生已获得正高级研究员或正高级中学名师等职务职称,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学术成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从书之——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改进研究(上、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从书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2022

《大学物理入学考试内容效度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17

 诺贝尔讲演全集(1996年诺贝尔物理获奖者的讲演)翻译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学术论文(略)



出版教材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物理学 I卷(力学和热学)》翻译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现代物理与中学物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普通物理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基础物理实验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